当前位置:纵横小说网>女生耽美>古代山居种田养娃日常> 古代山居种田养娃日常 第229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古代山居种田养娃日常 第229节(2 / 2)

范妃娘这会儿对桑萝是真的心折,她自觉自己在姐妹妯娌中算得异类了,心不在后宅而在外边的世界,但桑萝却是看得比她还更通透,也更舍得下资财,且许是心性使然,着眼处皆是百姓。

范妃娘是真喜欢桑萝,难得的遇到了知己,她笑了起来,“好,我会与三郎说一说,若有机会一定代为转述。”

话到这里事情便算谈定了,桑萝端起茶盏润了润口,看到杯中的水倒是忽然想起一事来,她一闭眼,放下茶盏:“差些忘了,你这房里可有笔墨纸砚?”

“自是有的。”

衙门再缺纸,范妃娘自己带来的还是有一些的,也不唤婢女,自己取了端过来,就看着桑萝添水磨墨,现场给她画了起来。

桑萝的画技若从鉴赏来说自是称不得好,更偏实用,她下笔娴熟,一幅大图几幅小图不过一刻多钟就画成了。

“这是水碓,细节处我有单画小图,原理也都写在上面了,以水碓可借水力代人力完成捶打的工序,这是用在造纸上,用在其他地方如舂米捣药,凡是需要捣碎什么东西都可以用上这个。”

其实还有水碾,但这东西相对来说要复杂得多,桑萝之前只看过图片,具体什么样的还真不清楚,这个却是没法信手画出来了,便就不提。

范妃娘早在桑萝画画时就在一边看,这会儿目光粘在那张水碓图纸上都移不开了,等她看懂那运作原理后,第二次,第二次生出和当初的曾三郎一模一样的感慨。

“你是个女子,实是可惜了。”

桑萝笑看范妃娘一眼,半是打趣半认真道:“倒也没那么可惜,这不是遇上你和曾刺史这样良善正直、心系百姓的好官和好官夫人,让我有什么东西敢于拿出来,也能上达天听吗?百姓用上了就不算可惜。”

至于当官,桑萝没想,几千年封建,改变男女之地位又哪里是那样简单的事,不见便是范妃娘这般世家出身的娘子都不敢想吗?

两人又说了会儿话,桑萝提醒范妃娘可以把工序中的水浸时间缩短去试,三天、七天、十天都可以试试,把她当初是因为没有隐蔽安全的地方试制才浸得较久一事说了,道:“水浸时间长短的最明显区别在色泽,你们要把东西往上边送,在这之前应该会先试过吧?圣上急用,只是验证方子的话,能成纸就行,色泽倒不那么重要。”

确实是会试,这种事不是玩笑的,范妃娘把桑萝的话记下,事情讨论得差不多了,她便就着笔墨把之前说的抹墙灰的方子给了桑萝,道:“家里的方子,用着墙面洁白光滑,你建新宅正合用。”

明明相识不久,见面也不多,倒都大方,一个连造纸那样的方子都敢递,水碓也是随手就画,另一个把家里的方子说抄就给抄了,桑萝接过方子,两人相视一眼,都笑了起来。

……

沈烈在褚其昌那里特意打听陈大山他们动向,多磨蹭了会儿,去接桑萝的时间倒是掐得正好。

曾刺史这边,直到傍晚下了衙回到后衙,范妃娘屏退左右,才知道桑萝又干了多大的事。

拿到那三张图纸的时候人是噌一下立了起来:“哪儿来的?”

等听明白了,喜得在屋里连连的转:“福星,真是福星!”

怕动静大了引人关注到桑萝身上,强忍到第二天才以巡视春耕带着范妃娘离了州城。刺史夫人作随从打扮跟着刺史下县下乡是常事,谁也没多想。

……

沈烈和桑萝通过禇其昌指点买到不少青砖和瓦片,青砖一运回来,大伙儿就知道沈家这是要着手建房子了。

可不得建房子,圣上给赐了牌坊呢,还要供圣旨,总不能是那草屋。

都没等沈烈和桑萝张罗请人,从前山里那几百人,家家都抽出一两个青壮来,放下手边活计主动往大兴庄帮忙去了。

时人盖房多靠乡邻帮衬,也不用给付工钱,但需好饭好菜招待,陈婆子是知道桑萝有孕的,这事就被她和秦芳娘接了下来,卢婆子、甘氏、许老太太、魏令贞,就连刚出月子不久的冯柳娘都到了。

宅子是真大,但帮工的人也是真多,大兴庄热热闹闹开了工。

不几日,歙州城外的官道路口通往大兴庄的那条宽阔土路上一大早也敲敲打打热闹了起来,官府带着工匠来给大兴庄沈家立御赐的牌坊和圣旨碑文了。

碑文是用大石块做成圣旨状的,将圣旨上的内容原样复刻,立在沈家如今正在施工的新房选出的特定的位置上,工匠们甚至还要给盖个亭子,为这圣旨碑文遮挡风雨。

而牌坊则是立在大兴庄外,就在官道旁边通往大兴庄的那条土道上,那个位置,不管是在歙州城门还是在左右官道,远远的都能看到这座牌坊,极为醒目。

在没有机械的时代立牌坊,尤其这种御赐的大牌坊是个大工程,但架不住来的人极多,也都是做熟了的,看热闹的人不少,却都不让靠近,牌坊上的字也是红绸遮住的,等忙了半上午,那牌坊完全立起来时,鼓乐吹奏起来,负责此事的官员去请桑萝出来,城里城外已经不知围了多少人来围观了。

大兴庄民众和帮工的人也呼啦啦出来,桑萝和沈宁站的位置是最好的,爆竹响过,红绸揭下,桑萝抬眼看到牌坊上俊逸挥洒的四个大字,看清那上边写的是什么后瞳孔都缩了缩,心脏在心腔里怦怦,怦怦,直往她耳膜上震。

惠泽万民。

竟是用了这样高的评价。

沈宁呼吸急促,手心都泊动得沁出了汗:“大嫂,惠泽万民!”

识字的看得怔住,不识字的急急问:“写的什么呀?”

一群识字的激动的答:“惠泽万民,写的是惠泽万民!”

这是大兴庄的半大孩子们,是于有荣焉的兴奋与激动。

王茂林看着这原本属于他王家的大兴庄,在他手中只是个产粮的农庄,而今通往庄子的路口高高立着的御赐牌坊,与一旁的许掌柜道:“惠泽万民啊,大兴庄的运势要起了。”

而左右官道,左侧是‘下县下乡’刚回来的曾刺史夫妇,右侧是一辆刚到的马车,马车帘被人从里掀开,探出头来的正是从会稽回来的李瑀和岑内侍。四人在路的两侧几乎是同时抬眼看那牌坊。

李瑀:“这沈家有读书人吧?”

岑内侍道:“可不是,兄弟二人都穿的州学的学子服,但凡能考过州学考进京,这沈家就起来了。”

圣眷哪。

曾三郎也抬着头看那牌坊,想到今日刚做成的那东西,眼里带了笑:“惠泽万民,一点不错。”

夫妇二人相视一笑,并不上前与桑萝打招呼,左右官道上两方人马齐往歙州城方向去,在正中入城的路口上碰见了,曾三郎眉一挑,特上前去打了招呼。

回到了刺史府,方便说话了,曾三郎才问道:“李大人,这趟差事如何 ?”

提起差事,李瑀脸色实称不得好看,摆手只道惭愧,旁的一句不表。

得,这是圣上绝对不接受的条件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