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纵横小说网>女生耽美>流放后我靠种田位极人臣> 流放后我靠种田位极人臣 第83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流放后我靠种田位极人臣 第83节(1 / 2)

奈何很玄幻的是,磕过的人都有些着迷。

这不,柏州各乡镇的百姓都还未开始种植,那些磕过的人便都已经开始惦记着,到时候自家要购置些许了。

第101章

调回

因着西瓜子的名声传开,柏州各乡镇的百姓栽种西瓜的热情也跟着高涨起来。

开春后,他们便按照官府教授的,择选合适的土地栽种了西瓜。当然官府也都做了特意告知,言道这次的西瓜栽种是完全比不得棉花和孜然这般高效益的。

西瓜现阶段虽然是稀罕物,但瓜果还达不到甘甜水润。以水果去售卖,这样的质量是很难售卖出个好价钱的。

至于西瓜子,倒是能比果肉更有市场,能受人喜爱和欢迎。奈何它到底不是专门生长瓜子的打瓜,产量这块没办法跟上。

这便也是很多后世非常出名的外来农作物,在最开始传过来时,没办法快速推广的最主要原因。

种子未优化,栽种技术也不到位,给农户带来的价值太低,甚至还比不上原来本土的那些农作物,他们自然便不愿意去种植。

现如今柏州的百姓也挣得不少的银钱,官府这边又依旧是免费给予的种子,便是西瓜栽种不赚钱,大家也想着留着自家吃食也是不差的。

说到种植,柏州现在也有越来越多的外来务工者。

“今年我家准备再多请几个人来家里干活,孜然价钱好,可以多种植些。”

“我家也是,不过还有棉花……棉花今年也想再多种植些吧,这价钱一直都很不错的。”

“我家今年打算多养殖些白羊,羊皮羊毛值钱,如今这羊肉的价钱也很不错。”

这段时间,柏州这边的百姓就时常凑在一起,兴奋的谈论着今年自家的耕种和养殖计划。

那些外来务工者都是懂种地的农户,舍得下力气在地里干活,工钱对比本地人种地能带来的效益,简直不要太划算。

又有官府帮他们做初步户籍筛查,安全这一块能有基本的保障,大家便也都愿意花钱请他们来做活。

如此一来,柏州的土地开垦便也得到了快速的增长。

百姓耕种的土地越多,这在农业经济为主的社会,便也意味着官府能征缴到的税银大幅度提高。

府库得以充实,韩彻计划的各项基础设施便也能顺利开展。

跟柏州这边的政事通达,百姓生活一片积极向上相对比,京城这边的世家大族们自开春后,整个形势便越来越紧张。

起因便是在去年年底,朝臣们果然集体给老皇帝施加压力,请求他赶紧设立新太子。

实在是老皇帝年事已高,前不久还大病一场。便是至今,老皇帝的身体还时常传出不适。朝廷便越发迫切需要确定将来的继承者,以达到稳定朝政,安定民心的效果。

此时朝堂上呼声最高的有老皇帝的长子——颖王,其母为早逝徐氏。

还有第七子——昌王,其母为宠妃杨氏。

而就在众朝臣们正为着新太子的人选做这般激烈的争讨下时,这日朝堂上,老皇帝突然提起了棉花推广一事。

随着柏州纺织大市场的开办,棉织物更为广泛的传播,也让朝廷越发感觉到这种新织物的对国家战略的重要性。

老皇帝的意思便想要将韩彻调遣回京。

这十年来,韩彻在民生经济上的能力可谓是有目共睹的。把他调遣回来,棉花做全国推广一事便有了专人负责。

如今放眼整个朝廷看去,也很难择选出比韩彻更为适合这事的人选了。

再者,朝廷去年还派遣专人去了裕州,按照韩彻呈上来的文书里所描写的栽种技术,择选合适的地方栽种胡椒。

虽说已经栽种成功,但谁也不保准后续会不会出现什么意外,届时指不定还有要用得上韩彻的时候。

把人调拨回京,将来要用起来也能更方便些。

于是这一次,朝臣们倒是没像过去那般反对,反而很快便一致同意。

说到底,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太子都已经亡故,旧臣又才刚纷纷便贬谪,对他们所追随的下一任继承者的威胁已经所剩无几。

不过具体给韩彻一个什么样的官职,还是引起了一番讨论。

宰相杨升便提议道:“不若将韩彻调去户部司为郎中。”

户部司归属户部四司之一,官职虽只有从五品上,比之韩彻现在的刺史官职品阶低,但却是正经的京官,而且还是掌管全国的户口增减和农田政令。

于是这提议一出来,便引起不少人震惊。

然而还没等朝臣们对此提出异议,老皇帝那边便很干脆的同意了。

“便是要将韩彻调拨回京,也可先给他其他的官职啊!”朝会散去后,很快便有人来到宰相府,对杨升这般言道。

怎能这么轻易的,便把这么重要的职务给了那到底是太子旧臣的韩彻,而且还是在这么关键的时刻。

“无妨。”杨升摆摆手。

那韩彻虽为太子旧臣,可这十年来,却愣是未曾跟太子一党有任何的联系往来。若说过去韩彻是怕再被牵扯连累,那么前不久圣上将那群旧臣赦免回京,并予以重任。正是太子一党难得的春风得意之时,韩家也依旧没有与那些人恢复往来。

这只能说明,要么便是韩彻经过过去那些事,真正的大彻大悟,再也不想掺和党派之争。要么便是他足够聪明,把政/治/局势看得很透,早就发觉太子一党并无胜算。

不过不管是哪种原因,起码都说明了韩彻即便回京,对他们基本也不会造成什么不必要的麻烦了。在杨升来看,他们自然也就没必要再针对打压韩彻。

尤其是老皇帝这次对韩彻调拨回京一事态度也显得很坚决,就算他们不同意,只怕也不一定改变结果。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