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纵横小说网>女生耽美>流放后我靠种田位极人臣> 流放后我靠种田位极人臣 第111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流放后我靠种田位极人臣 第111节(1 / 2)

自入冬后,京城的天气是一日冷过一日。这几日的雪更是越下越大,不过这么冷的天气和厚重的积雪,却一点都没减少京城的繁荣热闹。

瞧见韩彻看得这般入神,因为一直跟在韩彻身边做事,心里也大致猜到了些的韩老三,此时便不免担忧的轻唤了一声:“大人?”

“嗯?”韩彻收回目光,对上的就是韩老三满脸的关切。

韩彻就笑了笑:“阿三,勿要担忧的。”

第137章

筹备

早前连着忙碌了好一段时间,韩彻想着难得今日下午的时间有空闲,所以就交了些许的看护费,把马车寄放在了一家店铺里。

眼下这雪下的着实是有些大,好在韩彻也是有目的性的带着韩老三直奔各家店铺。

临近年关,京城的物价都有些许的上涨。

不过即便上涨了些,价钱也仍然要比过去来得要便宜。最要紧的是,品类也比往年要多了不少。

这是因为时下物资运输这块,除了受到运输工具和道路设施等的影响外,还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天气影响。因此一些地区,一旦进入到特定的季节里,在很严重的时候还可能会致使交通出现截断。

在这种情况下,哪怕是皇帝也一样要受到这种影响。

一直到常平仓和漕运的改革,再加上新部门的运转配合,常平仓开始实现囤积“万物”的功能后,也能使得一些地区的物资赶在了当地交通运输进入到不便利季节时,尽可能的提前运输到京城来。

这就使得过去一进入到年底,需得显贵人家才能购置得起的江南区域所产的柑橘等鲜果类的特产,如今却是京城不少的商铺都有在售卖,在作价上甚至能称得上差异巨大。家境稍微殷实一些的百姓,也会愿意花些许银钱去购置了。

实际上,时下不少的特产其实都是在本地作价极其的便宜,在不能生产的地区却只能属于贵族奢靡专享。

那些贵族阶层纵使舍得花钱,需求量也大,但商户不会做慈善。他们只会巴不得能以更低廉的价钱去购置,好赚取到更多的利益。

至于产地区域的农户会不会因为各种特产价钱过低,明明产量很多却还是赚取不到什么银钱。其他地区的普通百姓又因为作价太高,购置不起,这些都别奢望商人会去在乎。

商人的本质是赚钱,而以时下的社会情况,他们耗费大量的精力和财力,还要承担运输途中的意外和危险,这般辛苦运输来的货品去走薄利多销的路子,很多时候也是比不上提高作价,精品供应给上层阶级的。

所以韩彻不会去怪商人重利,想要从根本上解决这问题,也并不是一味的以权势去打压或逼迫商人。真正该实施起来的,是朝廷能做到及时的监管和调节。

韩老三虽然过年肯定是如往年一样,要跟着韩家一起过的。但是正月他还需要陪着钱氏回娘家走亲戚,前段时间又一直跟在韩彻身边忙事务,于是他这会一买起来,就颇有些收不住手的架势。

弄得韩彻本来只是想亲自探查一下,年底最后这几日京城的各类物价,在被韩老三这么带动下,也忍不住想花钱了。

不过韩彻管着漕运和常平仓等事务,各种较为常见的地方特产家里自是不可能缺少的。再珍贵一些的,比如各地呈给皇室的各色贡品,因着皇帝目前又特别的看重韩彻,就没少给韩家赏赐。

三娘又嫁去了肃王府,导致肃王府前几日也送了好些东西过来。

于是韩彻奔着的就是本地的一些水果特产,结果却又全都被韩老三一连串的给制止起来。

“大人,这梨子不用买!明日我跟阿元说一声,让她去钱家村再收些就好了!”

“这木耳也别买!”

“栗子?家里这个还有很多……”

“那家里还缺啥?是需要我买回去的?”韩彻就问道。

“好像都不缺。”韩老三说道。

“那我等下去书铺和首饰铺子里转转,给阿母和大姐她们,还有阿悦阿愈买些东西吧。”韩彻只得一脸无奈道。

“那我这就陪大人过去。”韩老三这下终于没再阻止。

待到韩彻将给家里人准备的礼物购置完,开始往家里赶回去时,天色已经有些暗淡了起来,城门也即将要关闭了。

作为时下最为繁华热闹,人口也最是稠密的城市,京城的百姓只要不走出自己所在的坊,即便是宵禁时间到了,也还是允许他们进行一定程度的自由活动。

“今日怎去购置东西了啊?”收到韩彻购买的礼物,柳氏显得很是高兴。

“二兄,年底可是终于能休息几日了?”四娘还不忘问道。

“再等几日放假后,就能歇一歇了。”韩彻笑着冲四娘回答道。

时下官员也是有假期的,比如冬至和春节,一般情况下是能放假七天。只不过之前的冬至等假期,韩彻手头事务实在是多。

不过春节不同,纵使韩彻想要去加班,其他的官吏总是想好好休息的。

但只怕,今年这个春节注定有些官员要过不好了。

因为就在年底的最后一次朝会上,韩彻就之前收集到的一些地方官员的任职情况考察,从吏部派遣了官吏稽查惩办。

这次惩办的地方官吏数量还不少,除开京城和北直隶这些区域的地方官员,一直是专门由朝廷直接监督的外,其他区域几乎都有或大或小的官吏落马。

尤其是裕州和松州江南等区域,光是刺史官职的就有五位,更遑论其他低品阶的官吏们了。

动静不可谓不大。

即便韩彻手中掌握着切实的证据,在朝堂上还是引起了一波不小的反弹。

在实施反弹时,对方也知晓韩彻如今对各地方州郡的掌控程度,所以并没有去替那些犯事的官吏开罪,而是从其他方面来求情。

这些官员们在一边替那些犯事官员跟皇帝求情时,一边还没少上眼药,表示韩彻如今掌控着这么大的权力,此事焉知不是他排除异己,巩固自己威信的手段?

于是有些官员就还言道,让皇帝将韩彻手里的权力尽早收回来一些,不然这事一旦全数按照韩彻去办理的话,只怕将来不管是各地方州郡也好,还是京城和北直隶等地方也好,所有的官员都会畏惧韩彻,多过畏惧朝廷了!

这些言论不可谓不严重,照理来说,作为君王也是很难不受到影响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